亚美体育【聚焦两会】中国教育报:教育实现国富民强的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3-03-11 15:41:56

  亚美体育在这个关乎强国的宏大叙事中,教育成为磅礴力量。这力量,与党同心,与国同频,与时同行。

  从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到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再到全国表委员作答时代之问,教育强国的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实景图”。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中,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关键取决于教育发展和国民素质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说。

  研究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紧密相关。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强国崛起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没有教育就没有科技、没有人才,何来强国?”在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看来,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是基石、是支撑。

  “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已持续5年为职业教育发声。在她看来,职业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服务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利器。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亚美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无论是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还是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都需要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基础支撑。

  3月3日,天津大学。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一见面,就开门见山:“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发展。”

  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深刻认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对教育变革提出的迫切要求,更好推动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杨贤金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有70%以上的诺贝尔奖产生自各国高校;从国内看,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居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上述数据表明,亚美体育国家科技创新与兴办教育、办好教育、办一流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亚美体育教育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释放出澎湃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指出,习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的母机、战略安全的底牌、民族复兴的血脉。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是以基础学科为先导的。

  施大宁认为,基础研究的突破,第一,要有战略规划,需要大中小协同、需要整个科学体系协同;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亚美体育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评价;第三,要有开放的思维,放眼国际的广阔视野;第四,基础研究不单单是理工科的事,还要有文史哲等新文科的繁荣。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说,取得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攻克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及颠覆性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张荣给出了4点建议:一是主动对接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二是加大对基础学科长期稳定的支持;三是大力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四是建立适合基础学科发展的评价体系。

  “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未来产业,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至关重要。”在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看来,实现高效的产业化,一是要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来源于市场需求的自主创新成果是转化率最高的;二是将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紧密联合起来,打通研发链和产业链,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的建设,提升科技大市场服务能力。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一脉相承的传承与递进,这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深层密码”。

  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统计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2亿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66万人。这表明,我国人口数量红利优势正在逐步衰退,如果没有人口质量红利触发第二次人口红利,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压力。

  如何应对这一人口趋势乃至社会结构、区域发展的深刻变革?代表委员们给出的答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

  “面对人口出生减少趋势,着眼长远确定教育发展战略。”毛杰说,河南作为中部省份、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教育体量大、底子薄、基础弱,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少,短期内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不足问题。

  毛杰说,这就要求我们应准确把握教育资源短期不足与长期可能过剩之间的矛盾,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教育资源配置,及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着力构建符合人口变化趋势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点石成金。”杨贤金说,即把人变为人才。高水平大学要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优势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最大程度降低劳动力减少所带来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着经济内涵型发展程度和潜在增长率高低,本质是技术、人才等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根本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不论是促进共同富裕,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需要实现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发展,通过发展高质量教育,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更好汇聚起共同奋进的“人”的力量。

  教育,是有粘度的,在柔性的腾挪间,粘住了人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区域的协调。

  习强调,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这一重要论断,张荣特别赞同:“开放合作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闭门造车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当今大学,谁能够在全球竞争合作中利用好世界一流的资源,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谁就能够取得先发优势,亚美体育占领发展制高点。”

  张荣介绍,厦门大学因开放而起、因开放而兴,自建校伊始便带有独特的开放基因。近年来,厦门大学坚持开放办学、融通中外,发挥“海丝、海峡、海洋”的特色优势,不断完善立体开放式办学格局,全面提升学校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与张荣一样感受到开放带来的红利的还有邹联克。他以贵州为例,5年来,贵州坚持开门办学,认真答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题”。坚持对外开放,借着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东风”,构建以教育合作“领唱”、多行业多领域“合唱”的对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青少年交流一体的重要合作桥梁,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助力中国—东盟共同体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要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以中国’等时代命题,切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毛杰说,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更要坚持自立自强,坚定不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路径。

  (本报记者 刘肖 蒋亦丰 陈欣然 熊杰 尹晓军 方梦宇 缪志聪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记录教育每一天!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两会专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

  作为拼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制造业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目前,三地部分地区可能因平时就医量大或突发应急情况会出现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