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走出大山享受更好教育不再是梦
发布时间:2024-01-06 11:09:21

  亚美体育家住昆仑山深处的古丽尼莎的孩子阿佳古丽,现在新疆阿克陶县梧桐中学八年级读书。因为这所寄宿制学校,她14岁的女儿阿佳古丽才能走出大山,来到100多公里外的县城接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同阿佳古丽一样,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里的“雏鹰”们,如今绝大部分都到了县城学校读书,他们的命运也由此被改变。有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未来,他们将飞的更高更远。

  “万山之州”是人们对阿克陶县所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另一个称呼。这里高山耸立,万壑交织,平均海拔4670米,96.4%的地域为高寒山区。巍巍昆仑带给当地牧民的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牧民的孩子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尽管想尽很多办法解决办学条件,打造教师队伍,然而和城里的教育质量相比,牧区始终有不小的差距。

  “过去,在偏远牧区,学生少,条件艰苦,有的教学点只有一间教室,一块黑板画成六块,分别给是1到6年级学生上课。”阿克陶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晓强说,“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怎么能让牧民对教育满意?”

  面对农牧民居住分散,学生就学路途遥远,特别是住在偏远农牧区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实际,怎么办?阿克陶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调研,征求农牧民意见,依照当地自然条件实际和农牧民渴望接受更好教育的强烈愿望,决定在县城以及重点乡镇打造一批寄宿制学校,给来自牧区和高原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从2013年开始,我们通过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使牧区的孩子到县城学校读书。”杨晓强说,“偏远的6个牧区乡镇场44所学校和教学点的1544名学生和阿克陶镇亚格恰克小学的600名学生走到了一起,都成为了阿克陶县小白杨小学的学生。”

  之后的2015年,阿克陶县将巴仁乡、皮拉勒乡9所学校的四、五、六年级中的883名学生整体搬迁到县城,成立了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之后,又成立了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和梧桐中学。

  目前,阿克陶全县共有17所寄宿制学校,其中小学9所,中学8所,寄宿学生9555人。这些来自偏远牧区和农区的孩子们,终于能和县城的孩子一起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这是雪松中学,投入1.2亿元建成的寄宿制学校,招收了3378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昆仑山深处的牧区。”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晋磊对记者说,“这里读书的孩子最远的来自400公里外,有的孩子还得骑马骑驴才能走出大山。”

  美丽的校园,先进的设施,优质的教师队伍,这些都是牧民和他们的孩子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如今,都摆在了孩子们眼前,成为了现实亚美体育。

  为了给牧区来的孩子们营造一个家的感觉,阿克陶县下足了功夫,舍得花钱,先后投入1.43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楼、宿舍、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孩子学习生活吃住都在学校,这里就相当于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张晓强说,“既是学校,又是家园,各种设施都必须要达到家一般的温暖。”

  古丽过去在牧区,缺少蔬菜,因此很少吃。到寄宿制学校后,学校食堂饭菜是按照成长所需的营养进行搭配的,她没有吃蔬菜的习惯。好在老师慢慢引导,让她养成了吃蔬菜的习惯,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牧区来的孩子们,对城里很多事物都感到新鲜,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宿管老师阿曼古丽对记者说,“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不少水龙头坏了。原来,孩子们没见过水龙头,觉得好玩,转来转去,结果被扭坏了。”

  阿曼古丽没有批评孩子们,而是耐心地教孩子们正确地使用水龙头。她利用这件事,结合思政教育内容,现场教学,让孩子们学会爱护公物,热爱学校。“对这些孩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的教,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他们过去见识很少,环境变了,得慢慢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

  寄宿制学校,管理和服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阿克陶县在这方面十分上心,他们把寄宿制学校宿管员队伍建设同教师队伍建设同等对待。“我们把宿管员也看成教师,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大部分生活时间是在宿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管员是一支重要队伍。”

  今年36岁的宿管员阿曼古丽亚美体育,当了8年班主任。“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第二个父母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这个角色不能错位,一定要用满满地对待学生。”阿曼古丽说。

  从孩子们的个人卫生,到生活习惯,洗澡洗头,阿曼古丽都有操不完的心。“短短半年,我就让孩子们变了个模样,越来越爱美,爱漂亮,爱整洁了。”她开心地说。

  初三年级学生夏巴克说,“阿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很多事,她比妈妈还想的周到,我能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

  阿克陶县的宿管员队伍,都来自教师队伍,很多宿管员还担任过班主任,带学生的经验十分丰富。这样一来亚美体育,宿管员队伍整体素质就和过去的宿管员高出了很多。他们站过讲台,了解孩子的心理亚美体育,懂得和孩子的沟通,知道如何爱学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宿管老师特别好,我们很满意,把孩子放在学校,我们家族特别放心。”夏巴克的母亲说,“不用照料孩子,我可以外出打工,一年可以多挣三四五块钱,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孩子们到寄宿制学校后,学会了用筷子吃饭,用牙刷刷牙,用脸盆洗漱,喝开水等健康生活习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过去在牧区很难做到。“孩子们的营养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国家实施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让每个寄宿生在学校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计划。”张晓强说,“按时按点保证了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解决了过去学生在家不能按时吃饭的问题。这让家长十分满意。”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提到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笑容便一下子爬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脸上。

  “我将来要上医科大学,想当一名医生,然后回到家乡亚美体育,给爸爸妈妈和牧民们治病。”13岁的艾米丹说起自己的理想,一脸坚定。小小的她,已经知道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了。

  艾米丹是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她说,“我特别喜欢现在的学校生活,老师照顾我们特别好,给我们洗衣服,叠被子,深深感受到老师的爱。我特别开心,老师好,校园美,吃的好,朋友多。”她一口气说出了寄宿制学校的种种好处。“放假了,学校还免费将我们安全送到家,假期结束,学校还把我们安安全全接到学校读书,父母都不用操心。”艾米丹开心地说。

  由于地处昆仑山深处,奥依塔克镇中心小学也是一所寄宿制学校。“329名学生全部是牧区孩子,最远的离学校有20公里。”奥依塔克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拜合提古丽对记者说,“每周一早上,学校会用校车去挨家挨户接孩子来上学,星期五下午再挨家挨户将孩子送回家。”

  虽然是一所镇寄宿制学校,但记者看到,这里的条件和城里寄宿制学校一样,配备了5名生活老师,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学校班班通、网络教室、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设备都是目前最先进的。21个教师中,音体美和心理健康教师都是专业出身。“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孩子们拥有了更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拜合提古丽说。

  热依沙现在是奥依塔克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她的姐姐和哥哥都在县城的寄宿制学校读书。

  “哥哥和姐姐将来还要到更大的城市去读书呢。”她用流利地普通话对记者说,“听奶奶讲,她以前上学没有书,都是坐在石头上,趴在泥地上写字。妈妈也只上到了初中,她上学时,是泥土房子,很多同学住在一间宿舍里,打地铺。每天上学要走6公里山路,中午吃个干馕,喝点渠里的水,很艰苦。”

  “我现在,教室是新的,课桌和椅子都是新的,书是免费的,学校的饭是免费的……”热依沙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故事。记者惊诧于这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讲故事能力。但她说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我三个孩子都享受国家的教育优惠政策,要是没有这些好政策,孩子们读不到这么多书,也不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热依沙的母亲古丽尼莎说。

  对于生活在“万山之州”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们来说,让孩子走出昆仑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他们渴望已久的梦想。而如今,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寄宿学校,正成为帕米尔高原“雏鹰”们实现越飞越高梦想的广阔舞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蒋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