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东实验中学科创社团在备战安徽省科协组织的创未来人工智能挑战赛单片机创意智造项目比赛。徐黎明 摄
在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亚美体育,孩子们使用平板参与答题互动,数据分析让老师精准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情况。孟品 摄
智慧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每个学生通过平板发送自己的答案,系统自动统计错题率以及错题点;智慧体育课上,学生戴上运动手环,老师通过授课平板实时关注每位学生的运动量;校园农场里,自动喷灌系统会根据土壤情况自动浇水……这是合肥市郎溪路小学校园内不同的“智慧”场景。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以智慧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通盘谋划,创新机制,完善硬件建设,抓好实际应用,加快深度融合。像合肥市郎溪路小学这样的智慧场景在全省诸多学校都有呈现,智慧校园建设不仅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学校管理。
12月11日下午,在宿松县实验中学启航楼一楼822班教室内,语文教师吴金旺像往常一样正在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他打开电脑,利用“智慧课堂”系统找到《愚公移山》一课,点击标题,一个标准化男声朗读就开始了。朗读之后,他就利用里面的教学课件开始上课。他先对这篇文章里面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然后展示每一段的翻译,还对古文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的方法进行了指导。李智同学听得非常入神,老师讲到哪里他就思考到哪里亚美体育。
曾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是教师日常的教学手段。而现在基本普及的“班班通”设备集显示、书写、触控、分享、存储支持以及无线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给师生提供了更好的课堂体验。
过去,课堂上,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只有少数同学有机会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一节课就那么长时间,不可能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据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办公室副主任王和银介绍,自从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后,“关注每位学生”成为可能,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智慧平板即时上传自己的答案。在王和银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在教授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还可以上传自己的音频答案,老师能看到每位同学的答案,并即时评价。数学课上,同学们上传答案,系统会自动统计正确率,针对错误较多的题型,老师可以重点讲解。智慧书法课上,老师可以看到每位同学的书写过程,并利用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比对,再根据每位同学掌握的不同进度进行反馈。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设智慧学校12209所,平均每百名教师拥有移动终端设备数约34个,每百名学生拥有移动终端设备数约26个,实现公办普通中小学和教学点全覆盖。通过智能设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授课老师可以快速调整教学内容,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课程。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等工具,系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学生如何选到自己喜欢的社团课?老师如何能快速吸纳适合自己课程的学生?在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社团选课一直以来困扰着很多老师。后来,学校通过信息化+社团的思路来变革社团选课模式,在学校门户网站上搭建了一个社团选课平台,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申请转入自己倾向的社团,社团老师也可以提前锁定有意向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信息化平台,该校的社团迸发出新的活力亚美体育,社团活动也更加精彩纷呈。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围绕的主体,智慧课堂的核心和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但是学生行为的建立最终需要依靠老师的引导,这就给教师的带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教师将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课堂,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以“课”为载体,以“研”为内容,以“修”为目的,把优秀经验运用到课堂中,又要适应不同学情,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在教、研、修一体化中有效提升了专业素养。
“传统的课堂,老师依靠经验积累讲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利用数据分析科学了解学生需求,老师根据学生学情合理备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王和银看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有针对性地利用智能设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进行分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就会根据大数据显示的不同学情进行组合,以保证小组学习交流效果。
通过大数据,教师能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大数据分析也能获得教师教学过程的数据与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师会通过智慧教研平台,进行协同备课,与学科专家、教研员、其他区域教师在线研讨,从而逐步解决教师教学的薄弱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此外,线上教研因突破了传统教研在时间、空间上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下开辟了教学指导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动研修新模式。
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地处空港科技创新示范区,离市区较远。囿于时间和距离,市里名师在该校挂牌,却很难经常到校交流指导。于是,该校就利用信息化+教研的方式,来变革传统的异地教研模式,让名师通过线上软件平台,和学校的老师一起教研,集体备课。据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吴凯介绍,学校还利用录播教室的直播功能来开展线上教研,让集团校更多老师都能参加线年开始,该校通过希沃信鸽平台,让老师们实现集体备课、教学资源、听课、评课的一体化管理,大大提升了老师们的备课与教研效率。通过信息化+教研,老师们的每一分付出都能用数据说话,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个资源随时随地都能用来教学,提高了教研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为了强化专业培养,安徽还在着力建立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实施“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智慧徽师成长计划”等,面向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智慧校园”成为了现代教育管理的关键词之一。智慧校园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将校内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进,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为学校带来诸多便利和优势。特别是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信息化为学校管理赋能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共4个校区亚美体育,并托管6所分校,共有师生近两万人。在该校党委书记、校长辛治洋看来,如此庞大的办学规模,如果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赋能,是很难实现协同管理的。目前,学校依托钉钉等办公软件,办公会、信息收集、请假考勤、预约场馆、物资申领、设备报修、行政审批、图书借阅、作业公示、阳光分班、家校沟通等等都在线上完成,流程清晰,方便快捷。此外,学校的智慧安防系统以楼宇的智能监控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覆盖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宿舍、食堂以及校园周界,利用信息化创造性变革了传统的校园安防体系,让安防系统更加智慧。
同样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育集团,则按照需求调研,顶层设计,分步建设,以及运用提升四步走战略,推进“基于需求的订单式的信息化建设”,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忠好说亚美体育,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的“智慧校园”并非单纯的技术套用,而是学校有所思,老师所有求,学生有所需之下的产品,“我们不依赖一家企业或平台,而是融合多家平台所长,最终,打造出自己的独特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多校区协同管理平台,能从技术上实现多校区的无障碍沟通、高效协作,为集团校建设良好的共享机制提供支撑。
近些年,微课程、翻转课堂以及慕课等教育信息化呈现载体轰动一时,“平板电脑”“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也纷纷进入学校,教育信息化以迅猛之势快速崛起,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短板”的省情,安徽优先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以及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课堂教学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借力信息化,安徽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逐渐探索出自己的“智慧发展之道”。在安徽工业大学信息化处处长徐宏看来,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与城镇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可以推动校际和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乡村教育可以获得优质的课件、课程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同时可与教育发达地区师生通过线上同听一堂课、线上研讨等方式共同学习交流,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有效减少教育不均衡问题。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学校的一些新技术应用停留于表面,或是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或是使用频率很低。辛治洋是小学集团校校长,同时还是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在他看来,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与载体,为智慧校园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技术是辅助手段,教育不能被技术所“绑架”。并且,教育信息化大多以电子产品的形式出现,提供的信息和数据量极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此外,智慧课堂上“炫技”,比如电子大屏滚动点名、Flas等形式能刺激学生的神经,容易让学生过度依赖技术,从而忽视人文关怀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智慧校园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应用形式,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潜力,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需要充分关注智慧校园建设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