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包括全球的产业链,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育方式。
8月25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落下帷幕。在当天的闭幕式上,多位专家围绕“互联网+教育”主题,探讨疫情和技术驱动下教育模式的创新等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郭传杰认为,互联网教育在我国进入了萌芽期、发展期,目前处在方兴未艾的态势。它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发展成为影响国家全局的战略新型产业。
郭传杰表示亚美体育,未来要通过“十四五”规划建立互联网教育资源及应用的国家平台,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个应试教育的工具。“互联网教育应该使得教育从流水线走向个性化,从信息传递、知识点记忆走向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从枯燥学习成为体验式的快乐学习。”
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看来,混合学习、弹性灵活学习也会成为新常态;技术赋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也会成为新常态。
“技术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将学习的力量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技术更多是为学生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王素表示,技术赋能教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机制问题亚美体育,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会改变课堂的形式;二是融合问题,教育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等,这些都是新技术、新产品与教育融合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痛点。
疫情前,体制内学校的在线教育更多体现在智慧教室,师生离不开教室亚美体育、运行脱离不了硬件,在线教学并不能真正的常态化。
谈及智慧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表示,智慧教育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做基础,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1.0任务完成情况并不是很好。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全国人民可能还不知道“三通两平台”。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链接可能会随时中断。数字资源间的整合不顺畅,国家的教育资源库、地区的教育资源库,跟各教育企业的教育资源库是完全割裂的状态。各家教育企业所开发的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普及度和认知度还不够,学生和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存在难度。”吴颍惠说。
翼鸥教育创始人宋军波表示,真正的“互联网+教育”的价值是建立一个跨各国学校,跨线上线下空间,教学相长的知识传承空间,是从教室、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校走向多校联通,从计划性教学走向自组织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在线教育的“无限教室、无限资源、无限联通”。
目前,线上教育、智慧教育如何评价,如何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目前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北京润丰学校校长张义宝认为,要确立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AI+教育”两大特殊教育目标,即“人之为人”的必备品格和“学以为己”的关键能力,这也是契合智慧教育的“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性的素养导向。
张义宝强调,作为一线教师要树立“儿童拥有学习人工智能的天赋潜能”和“让儿童成为学习人工智能的小主人”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在具体评价体系建构中,应重点关注三个维度。第一是评价体系对于儿童的容错性亚美体育,第二是智慧教育一定要具备激励性,第三是智慧教育要有人文性。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继新认为,教育信息化实施的第一阶段解决了贫困地区开齐课的问题,第二阶段是支持和引领贫困地区教育有质量发展。
王继新指出亚美体育,利用好“互联网+在地化”,使得贫困地区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回得去、用的好、留得住,可以为故乡的发展出力。利用“互联网+改变结构”解决教育不均衡的核心痛点“师资问题”。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同时,政策的扶持也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因地制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杨钋介绍了北大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对多个贫困地区做的在线教育扶贫的调研和评估项目结果。杨钋表示,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认知、非认知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滞后,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扶贫应先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及受众本身能不能利用好“互联网+教育”的方式。
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认为,教育扶贫要精准扶贫,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让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是缺人,贫困地区的教师综合素质亟待大幅度提升。此外是缺机制,虽然大家都在呼吁更多资源向农村或者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倾斜,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还是愿意留在一线城市。
“解决问题的关键落脚点应该是教师。”黄向伟表示,一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大幅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创新教师的激励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愿意扎根贫困地区;三是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扶持多主体参与教育服务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