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亚美体育
发布时间:2023-08-01 10:57:23

  亚美体育只有“扎根中国大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高校为主阵地加快构建自主的知识理论体系,尤其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才能由自主自立走向自强,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后,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任务,如何统筹好“两个大局”、把握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亚美体育,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本文围绕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球视野观照中国现实,发现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七个方面着力。

  全球竞争从根本上是知识理论和价值观的较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知识理论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拥有自主知识理论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自主知识理论也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自我传承、自我超越的精神价值之源。知识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是教育的使命。教育传承的知识自主性强,教育的民族禀赋、人文特色、国家实力才能彰显,教育从“根”上才能强起来。只有“扎根中国大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高校为主阵地加快构建自主的知识理论体系,尤其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解决好高端人才培养“卡脖子”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理论开发应用“路径依赖”的问题,让“龙头”挺立起来,才能由自主自立走向自强,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制度创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变量。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深入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治理机制、人才引育、科研管理、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着力打造一批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亚美体育,形成若干“高原”甚至“高峰”区域,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理论创新,也是教育强国运行机制的内核。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技振兴、人才辈出的基础支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共生共荣的特性愈加凸显。16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的5个全球科学和人才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与其教育(通常也是全球教育中心)所引发的全球知识和人才流动紧密相关。教育强国建设不是教育部门的单兵突进,作为国家战略要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统筹。不仅教育部门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办教育,科技、人才部门也要立足全局看教育促教育,形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实现三者的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在中央层面设立高级别协调机制,就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1945年,应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主任范内瓦·布什撰写了《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该报告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统筹布局,使美国得以在战后迅速摆脱对欧洲基础研究和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今日美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全面提高教育对外开放质量亚美体育,需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围绕双向留学、涉外办学、人才引育、国际科技合作、教育援助、人文交流等,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质量涉外教育、科技、人才规范和标准体系,优化生源、学科专业、师资、投入等要素结构,疏通人才、知识流动内外循环的“堵点”,实现教育国内国际循环的相互衔接转化。以人才、智力外循环,如全球学习、全球实习、全球就业、全球研发等,带动教育系统内循环结构性变化。以打造“留学中国”等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品牌为引领,推进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今世界的教育强国无一不是在开放中形成、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发展壮大的。美国提高国际开放程度以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法案指出,要将国际教育交流作为优先事项,保持美国吸引国际学生、学者、科研人员和交流访问者的竞争力,以促进全球领导力和国家安全。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素质人口作支撑。只有实现人的高质量全面发展,经济社会才能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亚美体育、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高素质青少年,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形势下的价值观较量,教师的人格品质尤为重要。要在“破五唯”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健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抓实基础教育这一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使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真正确立,从根本上扭转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的状况。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龙头”铸魂,彰显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这一鲜亮底色。画好素质教育“点睛之笔”,让“龙头”富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强基固本,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不断涌现的新局面。

  语言是打开中外民心相通之门的钥匙,是实现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工具,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资源。基于语言的交流沟通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在语言的多样性中,强大的国际交流沟通能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多语制的国际组织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平台,其人员构成也是衡量一国教育实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参照。我国在联合国国际职员人数与美国、英国、法国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外语能力是导致我国国际职员代表比例不足、中高级职员尤其缺乏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好在全球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胜任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必须突破语言对我国全球竞争力、国际传播力和教育影响力的瓶颈制约。在提升国民外语能力的同时,加强中文的全球传播和构建多语种推广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增强与各国语言标准对接和认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中,不断提升国家语言文化软实力和教育国际影响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民心工程与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要与世界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推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是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包括确保所有男女童完成免费、公平和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并取得相关和有效的学习成果等10项指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国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度的同时,也要积极通过教育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不断提升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善的贡献度,为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国家亚美体育、区域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教育交流合作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强调,数字素养和数字访问是21世纪的基本权利。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需将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和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有机结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教育数字“软”联通,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弥合教育数字鸿沟。